扫帚批发,扫帚厂家,竹扫帚价格,笤帚、扫把,环卫竹枝扫帚,天然扫帚定制加工批发,扫把厂家--山东九州扫帚合作社
新闻动态

标签:扫帚

心如天地净,人生幸福美 孙秀兰一家一把扫帚传三代

新闻来源: 新闻类别:新闻动态 发布时间:2017-03-01 浏览次数:3723

  • 心如天地净,人生幸福美 孙秀兰一家一把扫帚传三代
  • 孙秀兰一家是个标准的“环卫之家” 李毅摄
  • 心如天地净,人生幸福美 孙秀兰一家一把扫帚传三代
  • 大同市孙秀兰一家是个标准的“环卫之家”。33年前,扫了一辈子大街的父亲将一把扫帚传给了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儿;3年前,受姥爷和母亲的影响,刚刚大学毕业后的外孙女又接过了环卫工作的接力棒。
      祖孙三代,无论寒暑往来、刮风下雨,早上三更起、灯火夜归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交付给脚下的大地,用真情和奉献演绎了一段跨越60多年的“环卫佳话”。

    青春年华献给环卫事业

    12月13日晚,参加完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的孙秀兰载誉归来。站台上迎接她的,除了家人,还有大同市的市领导、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及媒体记者。接过大家敬献的鲜花,51岁的孙秀兰流下眼泪:“没想到,我们一个普普通通的环卫工家庭,党和国家能给这么高的荣誉。在北京的表彰会上,能得到习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回到家乡,又让大家受累来接我,值了!我们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第二天,没有休整歇息的孙秀兰又穿上工服出现在辖区的街面上,直到晚上8点多,她才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去父亲家看望老人。此时,丈夫和女儿女婿已经备好了晚饭。记者依约前往采访时,一家人正围坐在饭桌旁,其乐融融。“秀兰去北京开会,虽然好几天没见面,但是我在新闻联播里看到习总书记接见他们的镜头了。”孙秀兰的父亲孙占元虽然已是87岁高龄,但仍能清晰地记着自己入职环卫工的时间:1951年2月11日。“我们那会儿叫卫生队,8个人4辆马车,就把城内东西南北扫街倒垃圾的活儿全干了。”孙占元一辈子兢兢业业,从刚参加工作时一个月挣175斤米到退休前月工资百十几元,40多年留下来的,除了各种形状样式的奖状,就是倾注在下一代人身上的敬业爱岗、与人为善的精神财富。“我懂事后,曾抱怨过父亲怎么是个扫马路的。他告诉我,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各行各业的人共同奉献付出,不管是扫马路,还是捉笔杆,大家除了分工不同,没有其他的区别。”朴实的几句话,从此记在孙秀兰的心里。
      1983年,孙秀兰高中毕业没有参加高考,她径直来到大同城区环卫处要求做一名环卫工。“那时家里困难,我就和父母撒了谎,说有功课不及格学校不让参加高考,从此就拿起了扫帚。”虽然内心对自己选择的工作没有偏见,但一个刚走出校门的青春少女真的要拿起扫帚去扫街,孙秀兰还是有一些难为情。“我记得那天出门专门戴了个大口罩,怕熟人认出来,父亲看到教育我说, 要干,就有个要干的样子,要干,就要干好 !”从那以后,孙秀兰心里的疙瘩彻底没有了,大大方方地走上了街。
      33年来的每一天,孙秀兰都重复着同样的工作轨迹:每天凌晨4点,就和工友一道出现在空旷的街道上,迎来晨曦后,赶回家里随便吃点儿早饭,再回到街头往来保洁,每天至少工作10个小时。“我的工作标准是,每天至少来回保洁20遍以上,每片废纸、果皮都要捡干净,每个烟头都不放过。对乱扔乱倒的垃圾杂物做到路面上停留时间不超过15分钟。”孙秀兰说。
      参加工作33年来,除了婚假产假外出参加表彰会,孙秀兰只请过一次假。那是2008年11月,她在上班的路上不小心滑倒崴了脚,医生打了石膏让至少休息100天,不到一个月她就吵着要到马路上看看,爱人拗不过,只好用自行车推着她到了管片,那天同事们正好在清雪,作为组长的她,坐在自行车后座上大半天,指挥协调大家完成了任务。
      孙秀兰把一生中最灿烂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环卫事业。有人曾经给她算过一笔账,30多年来,她清扫过的街道长度累计达6万公里,可绕地球赤道一圈半,清扫过的面积,超过了大同市国土总面积的4倍。
      姥爷、母亲身上的橘色成了女儿刘赛自小向往的色彩。“从很小的时候,她写完作业,就求我出去工作时带着她。”孙秀兰清楚地记着,曾经在市中心的红旗广场,个头不足一米的孩子,手拿一把大扫帚认真干活的场景,引来围观市民的阵阵赞许。2013年,刘赛大学毕业,放弃了其他的工作机会,到城区环卫处做了第三代环卫工。除了参与街面清扫保洁工作,刘赛还发挥大学生特长,负责环卫处一些诸如微机管理、文字处理等办公工作,已经是一名新时代下的“升级版”环卫工。

    和睦善良好家风

    爱岗敬业是这个环卫之家的“传家宝”,和睦善良则是这个家庭的好家风。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早出晚归的孙秀兰很少有闲暇顾及家庭。“这么多年来,家务活都是爱人的事儿,说句不好意思的话,到现在,我做饭也只会做一个大烩菜,别的不会做。”孙秀兰的爱人刘小雁是位园林工人,能够按时按点下班的他,成了孙秀兰尽心工作的最大保障。“她在外面风风雨雨跑一天,挺辛苦,我就是想着她回了家能喘口气,吃个热乎饭。”这个50多岁的汉子,洗衣做饭缝缝补补样样在行。孙秀兰说:“每天很晚回到家看到他仍在忙活,心里觉得惭愧的同时又感到很欣慰。”
      孙占元自妻子过世后一直独居,老人虽已87岁,但身子骨硬朗,每天早上和下午都要“遛弯”20里路。他知道孙秀兰忙,不让她总过来看自己,就每天“主动”给女儿打个电话让她放心。女婿刘小雁更多地承担起孝顺的责任,他隔天会过去看望老人,顺便带上做好的两天量的饭菜。“老爷子是我们家的宝,他身体好,活得舒坦,孙秀兰就放心,孙秀兰高兴了,我们一家子就全高兴了。”朴素的语言,透着真真儿的理,在孙秀兰爱岗敬业的背后,丈夫刘小雁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家和万事兴的含义。
      孙秀兰所在的清扫组,40多名清洁工都是临时工,大多来自农村,年龄大、收入低、没文化,家庭经济情况都不乐观。作为组长的孙秀兰在工作上严格要求他们,在生活中却像亲人一样。谁家有困难,孙秀兰总会伸出援手相助。“孙姐经常都会拿出自己的工资救工友们的急。”临时工赵小英家里有两个孩子上学,婆婆有病,家里很困难,她爱人突患脑梗,住院实在拿不出钱,孙秀兰知道后立即给她送去了3000元;临时工丰忠贵妻子心脏病住院欠费,孙秀兰把给孩子开学准备的3000元生活费和学费先垫了医药费;环卫工老宋儿子结婚,一时凑不够房钱,孙秀兰拿出积蓄多年的12000元借给了老宋……作为一名环卫工,本身收入微薄,家底更谈不上殷实,但对于孙秀兰所做的这些,家里人从来没有怨言。“那些工友比咱们更紧张,他们有困难,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刘小雁说。

    责任更比荣誉重

    奉献与付出赢来了掌声与荣誉。孙秀兰曾获得2005年和2007年大同市特等劳模、2006年大同市“十佳党员标兵”、2008年大同市“十大杰出女职工”、2009年山西省“五一”表彰个人一等功,2010年当选全国劳模走进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13年,中央电视台“2013温暖中国身边好人”颁奖晚会在北京录制,这个令人敬佩的家庭入选“温暖中国十大身边好人”,受邀赴京参加节目,他们面向全国电视观众讲述了以扫帚为接力棒,三代人以清洁环境造福社会为荣的故事。“心如天地净,人生幸福美”,主持人李佳明用一句话,表达了对这个环卫之家的崇敬之情。2016年,孙秀兰家庭更是获得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殊荣,代表家庭前往北京参加颁奖的孙秀兰,和全国300名文明家庭代表一道,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我做梦也没想到扫大街能走进人民大会堂。”说起6年前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的那次经历,孙秀兰仍难抑激动,“我坐21排25号,在主席台上讲话的国家领导人就在眼前,我当时还拍拍自己的脸,觉得是在梦里。”